高考语文,作为高考科目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考生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对考生语文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水平的全面检验。
2024年,广东高考的试卷版本依然沿用新课标Ⅰ卷。目前,使用新课标Ⅰ卷的城市除了广东外,还有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浙江等城市。语文作为高考全民关注的科目,常常会引起大家广泛的讨论。
下面,让卓越教育高考语文研究团队带你一起分析202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语文,给你最全面的备考建议!
一、202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语文快评:识稳中之变,蓄扬帆之力
今年的语文试题总体而言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试卷结构及考点占比相对固定:
试卷中现代文阅读Ⅰ的难度有所增强,更加注重对于文章整体性的把握。
材料一节选自《论持久战》(据学生回忆)。《论持久战》所蕴含的战略思维、所昭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
第5题据此设题,要求学生谈谈《论持久战》对“看问题、想问题”的启示,要求学生理解并运用文本中体现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从全局、长远和大势着眼。
现代文阅读Ⅱ在考查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考查较为全面,平稳过渡,具有明显的延续性。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文言文题目强调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局限于单一视角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这也要求学生在后续的复习之中不能仅仅关注人物传记,还要关注其他体裁的文章。
文言文试题材料由两段文言文组合而成,材料一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中李陵请命抗击匈奴、战败后投降的一段;材料二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是王夫之针对《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李陵事迹而作的一段议论(学生回忆)。
两则材料,在内容上深度关联,所述史实清晰晓畅,所议事理简易明了,然而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李陵之降便形成完全不同的判断。第14题即由此而设: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本题目标不在论定历史人物的功过,而在于引导考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明辨是非而不拘于一隅之见,对相关事件、人物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评判,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还是考查学生对于文本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并要求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特点分析,考查语料变为一则,综合考查语用考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作文考查极简材料+问答形式作文,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社会、生活。更加注重学生思辨性思维,立意角度和思考联想呈开放性。
试卷中的默写题继续注重古诗词的记忆理解,第一题和第二题分别考查了《屈原列传》和《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名句(学生回忆)。
题目不仅考查考生对诗句记忆的准确性,还要求能与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知识相结合,例如第三题考查了“以汉喻唐”的诗句默写。考生需要强化对经典诗词的深度记忆,同时提升对默写内容的分析和迁移能力,以应对可能的难度和变化趋势。
结合试卷结合和考点,可见2024新课标I卷语文试卷的考查稳中有变,变化点体现在:
1. 文本取材广泛,体现教考联结。
2. 情境化设问,考查审题能力,具有开放性。
考点轮换——标点更换为成语。
二、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对于2025年高考的考生有以下备考建议:
1. 回归教材——教材中学习单元任务;
2. 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积累;
3. 关注社会热点,强调语文实践;
4. 提升阅读思维能力、审题能力。
深耕教育行业27年,卓越教育坚持创新、变革,适应新时代的潮流,为孩子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和产品。中高考只是孩子们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会有更多机遇和挑战,卓越教育将全力以赴和每一个孩子一起,创赢未来。
最后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考上理想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