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规模,首批天使子基金落地 成都高新区加快打造高科技产业投资高地
区域
区域 > 正文

40亿规模,首批天使子基金落地 成都高新区加快打造高科技产业投资高地

创投圈和创业者,开始在成都找到更多可能。

成都这座游客心目中的“幸福之城”,近年来备受创投和创业者的青睐,已经跃升为中国西部最活跃的创新创业之都。在今年证券时报社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遴选的《内地城市创投力30强》中,成都依然跻身前十,位列第九。

这一次,吸引资本入场的是成都高新区设立的天使引导基金——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

顶级天使投资机构入场,投资“硬科技”赛道

10月底,创新工场、君联资本、梅花创投、险峰资本、松禾资本、阿米巴资本、中信聚信、道远资本、元生创投9家天使投资机构与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签约。据了解,此次签约金额约40亿元,将聚焦芯片、工业软件、创新药、AI硬科技等产业领域,以高精尖企业应投尽投为目标,打造自主可控的“中国芯”“创新药”“智能网”。

事实上,首批9支天使子基金签约机构,大部分和成都的缘分从几年前就已开始。

创新工场合伙人武凯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18岁时离开成都求学生活,直到近几年开始频繁往来成都,那时他所任职的投资机构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开始建立联系,尝试探索合作方向。五年内,天府国际生物城经历了0到1的发展历程,而武凯也尝试将许多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项目引进成都,落地天府国际生物城。武凯感受着成都高新区务实、高效且诚恳的企业服务,见证了区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一批新经济企业的迅猛发展。

以生物医药为例,近几年来,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中,成都高新区始终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位列第一方阵。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聚集了赛诺菲、美敦力、阿斯利康等医药企业3000余家,累计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一类新药品种50余个。

良好的发展势头给了投资者信心。2021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有210余家次企业获得各类股权融资,单轮亿元以上融资企业达到43家,投资热点聚焦在高新区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计算机通信和航空航天等领域。腾讯、高瓴、红杉、顺为等头部投资机构纷纷落子成都。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数达59家,其中科创板企业10家,位居中西部第一。

据武凯介绍,正是基于对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信心,当创新工场计划在成都设立天使基金时,第一选择就是和成都高新区进行深入探讨。在和高新区天使母基金签约前,创新工场已经投资了成都瀚辰光翼,这家专注生命科技领域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是集设备、试剂及耗材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多方努力下,短短几年,瀚辰光翼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多项荣誉,并承担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成功推出多款生命科技工具平台,产品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现代农业、科学研究等领域,赋能下游合作伙伴实现效能提升。

一家高科技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众多资本长期多年的支持,据瀚辰光翼创始人张晗介绍,瀚辰光翼先后获得过复星集团、博远资本、北极光创投、君联资本、洲嶺资本、创新工场以及允治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多轮投资。

凤凰网注意到,作为瀚辰光翼的投资方之一,君联资本也在成都高新区首批天使子基金机构名单中。

据君联资本资深投资关系总监陈默介绍,君联资本过往在成都也有许多成功投资的医疗类项目,其中包括瀚辰光翼、华健未来、三三听觉等。随着本次合作的医疗前沿生物技术基金,以及拟落户成都高新区的君联资本医疗健康四期基金的成功落地,君联资本将进一步加大在成都高新区医疗健康领域项目的投资和布局,系统性挖掘具有高成长、高潜力的初始期和成长期投资机会,覆盖创新药及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及诊断技术和专业服务及供应链三个核心赛道。

此外,梅花创投投资了致学教育、叁省货仓、春外等一批优秀的创业者;中信聚信投过成都玖锦科技等;阿米巴资本目前已规划在成都投资5亿元,重点关注以数据驱动,应用场景广大、竞争壁垒较高的赛道。

“我们在与创投界朋友交流中发现,大家对成都高新区的整体营商环境评价颇高,政府对早期基金的支持力度大,同时,成都高新区在新一线城市中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全面均衡的产业要素、充满后劲的科技力量,这些都是吸引早期投资机构的原因。” 梅花创投副总裁/西南区合伙人张永生表示。

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效能,实现金融与产业互哺

由于投资风险大、回收周期长,早期投资一直是创投行业最为薄弱的环节。为此,作为政府参与创业投资的重要手段,政府引导基金在早期投资市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投资于民营科创企业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抓紧完善进一步支持创投基金发展的税收政策”。

在国家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背景下,2021年,成都高新区推出总计3000亿元产业基金计划,打造涵盖“天使投资-创投基金-产投基金-并购基金”企业全生命周期“基金丛林”。提出将利用5年时间打造百亿天使母基金,构建“1+N”天使基金集群,引导社会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大力支持科学家、企业家将科技创新成果商业化、产业化。

今年9月,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其中,“应投尽投”行动计划明确,将在政府引导基金、创投政策、投融资生态方面系统发力,加速科技成果资本化,聚力实现区内优质科创企业“应投尽投”。

实施的步骤是:天使母基金通过投资各类天使投资基金,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和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区内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发创新创业创投活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政府引导,一方面能够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吸引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解决社会资本不愿投、不敢投早期项目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资本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的力量,解决初期项目融资难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据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具有出资比例高、地域限制少、投资弹性足、返投认定活、激励力度大五大特点,政策创新性和领先性位居全国前列并且得到创投业界广泛认可。”

最直观的感受是,在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创投大佬将目光聚焦到企业发展更早期,过去一年,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经历从0到1的探索期,也交出了一份值得肯定的答卷。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通过主动洽谈、基金遴选等方式已对接投资机构300余家,重点推进基金规模逾600亿元。

在给予创投机构政策、资金支持的同时,成都高新区持续打造优质投融资生态。完善投融资服务平台,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十家“十百千万”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设立“科技创业学院”,构建科技企业分领域分阶段融资训练体系;常态化开展科技企业“投融通”精准链接、战略投资机构对接、融资面诊、融资路演服务,提高资本项目链接效率;实施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积分试点,发掘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科创企业6767家,并向投资机构精准推荐。

这同样也是一个新起点,对于成都高新区探索金融与产业互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是促进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助推器,也是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三者深度融合的催化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向科技、产业“输血”,推动金融服务于科技、产业融合的精准赋能,同时金融资本也能够引导社会资金流入高精尖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科技、产业发展也能吸引金融资本聚集,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后续,成都高新区还将继续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未来产业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合伙人”共同设立天使子基金,支持深耕细分投资赛道投资机构设立“揭榜挂帅”重点产业赛道子基金,支撑成都高新区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