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6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学研究展”在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以各工作室优秀课程为载体,梳理了版画系六个工作室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向,系统展示了版画系各工作室各具特色的教学生态,是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六个工作室首次面向公众的全面系统的教学成果展示。展览展出了六个工作室选出的270余件代表作品,以文献方式梳理了版画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系以来的学脉传承与发展历程。此次展览通过聚焦各工作室的优秀课程与学生作品,在“教”与“学”的生长关系中,勾勒出版画系全景式的教学体系。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陶文旅集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联合承办。景德镇陶瓷大学主持工作副校长、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吕品昌,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金泉,景德镇陶邑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刚好,版画系直属党支部书记孔亮,版画系副主任冯梦波,以及各工作室教师代表祝彦春、武宏、武将、黄洋。景德镇陶瓷大学周国桢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院长黄胜,以及赵传玉,邵长宗,罗小聪、张景辉、余剑峰,孙立新等出席了本次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馆长黄镇主持。
景德镇陶瓷大学主持工作副校长、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吕品昌致辞
景德镇陶瓷大学主持工作的副校长、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吕品昌在致辞中谈到,版画系在美院建校之初就已成立,有着优秀的学术传统,此次版画系的教学研究展是陶溪川美术馆的系列活动之一,对于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有着重要的意义。举办这样系统的教学展,可以进一步梳理教学思想,也以此推广中央美术学院各个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成果。此次教学展让我们看到版画系在系主任王华祥提出的“让传统走得更近,让实验走得更远”的教学理念下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教学形态,一方面注重基础教学;另一方面以全新的实验性的探索,丰富版画的内涵。从基础教学到国际视野上的拓展,版画系正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正是因为这种教学理念,版画系得到了更多学生的认可和喜爱。近几年来,版画系注重国际视野的拓展,通过国际版画联盟展等展览的举办,让很多人对版画有了新的认识,这都是中央美术学院版画人对中国版画界作出的重大贡献。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第六工作室主任、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冯梦波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第六工作室主任、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冯梦波在开幕致辞中谈到,版画系有着悠久的优秀传统,五十年代中央美院成立不久后便成立了,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早的师徒制,到后来的版种工作室,又到现在的导师工作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自建系以来,版画系的教学体系相对比较稳定,这套体系也是比较完整且有效的,各工作室教师一直秉承着各自的教学传统,这次展览以六个工作室的教学为线索,每个工作室选出一两门优秀的课程,通过课程来体现工作室的教学方向,总结已有的教学经验,同时整体呈现版画系对于艺术和教学的认识,集中地展示版画系的教学理念和的教学成果。能在陶溪川美术馆做这样一次集中展现,一方面是对我们自己教学的梳理总结,另外一方面也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为兄弟院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也给青年学子一些启发。
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金泉发言
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金泉谈到,中央美院陶溪川美术馆每一个展览所呈现出的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对于学术的一种专注,这次的版画系教学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央美院专业课程建设所具有的学术理念,此次展览对于我们如何设计我们的专业,设计我们的课程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刚好发言
景德镇陶邑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刚好谈到,本次展览已经是中央美院陶溪川美术馆的第23场展览,期待接下来的每一个展览有更多美院的老师参与,也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加入进来,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受到启发。
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馆长黄镇主持开幕式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当天下午举办了“版画系教学研究 展”论坛。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各工作室教师代表与景德镇陶溪川大学的教师代表围绕版画系各工作室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版画系教学研究展”论坛
“版画系教学研究展”论坛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自五十年代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由过去较为单一的学科发展至今,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版画教育体系。版画系近七十年的教学探索、经验积累,为版画系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展览以版画系的六个工作室为单位分为六个板块,集中展示了版画系各工作室的优秀课程与学生作品。第一工作室是基于中国传统水印版画,探讨将水印版画从狭义的技术版种概念中剥离出来,以图像构成课程为优秀代表课程,激发学生对新技术使用的兴趣及未来版画语言表现探索;第二工作室的教学方向是在对现有版种凹、凸、平、孔版画的传统材料和技法及本体语言的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和实践现代版画的媒介、材料的多维度和艺术表达的深度,以版画创作基础和版画概念的空间拓展作为工作室的优秀课程,进一步拓展版画教学和版画创作的语言材料表现空间;第三工作室的教学方向立足于西方传统版画研究和艺术史的发展规律,以木版和铜版为主要实践手段,以“三十二刻”作为工作室的优秀课程,通过完备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掌握坚实的版画本体语言和优秀的艺术表现力;第四工作室更侧重研究版画语言的当代性,通过传统文化考察与转换、版种对比与认知,版画语言综合性表现、实验空间、自由创作等课程,表现形态和版画在当代文化语言中概念和媒介拓展的可能性;第五工作室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插图艺术,包括专业基础课、版画课和创作课,探究书籍作为艺术载体的独特魅力;第六工作室以媒体考古学为教学方向,主要课程有连环画创作、音视频基础、录音和录像设备的操作、电子游戏简史、模型与沙盘、水彩画技法、美术史考古研究等。本次展览通过呈现各工作室的教学体系,体现版画系教师对于教学发展的思考。
展览将展至5月26日。
展览现场
展览板块
第一工作室
教学方向:当代水印版画创作
教学团队:陈琦(工作室主任、教授),杨宏伟(教授),黄洋(副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设了水印木刻课程,作为现代水印木刻高等教育最早的先行者,第一工作室课程建构思路基于中国传统水印版画的活化与当代表达,力图将水印版画从狭义的技术版种概念中剥离出来。以图像构成研究和刻法研究为优秀代表课程,使学生能在图像构成研究课程中树立完整的平面艺术创作意识与表现技巧,对图像构成基本规律有一定的知识性认识;在刻法研究课程中认知不同刻法的同时,个性化的探索制造版面痕迹的方法,在对于刻的认知和寻找自己的产生痕迹的方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新技术使用的兴趣以及对未来版画表现语言的探索。
第一工作室秉承我院先贤建构的现代水印版画学术脉络,力图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当代水印版画工作室;希望培养出人格健全并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有自我独特表达路径与方法,同时又深植中国文化根性和国际开阔视野的未来艺术家。
《山海经图录修正系列一》田绘楠 45×35×12cm 水印木刻 2018
《演生I》 丁科 水印木刻 45×45cm 2018
《“迹”系列之一》姜子硕45×45cm 拓印版画 2020
《次元进化论》延艺26×36cm 纸本手绘 2020
《蛙》系列之2 杨梦萍 29.7× 21cm 数码版画 2020
第二工作室
教学方向:在对现有版种凹、凸、平、孔版画的传统材料和技法及本体语言的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和实践现代版画的媒介、材料的多维度和艺术表达的深度,进一步拓展版画教学和版画创作的语言材料表现空间。
教学团队:周吉荣(工作室主任、教授),唐承华(教授),祝彦春(教授),张战地(副教授)
版画系第二工作室即版画综合媒介材料工作室成立于2004年,以版画创作基础和版画概念的空间拓展作为工作室的优秀课程,版画创作基础课程把绘画艺术规律的要素集中设置为相应的课题并以个人特质与视角进行呈现,在设计画面的视觉节奏上和物像造型“适配”。版画概念的空间拓展能学生更多发现自己身上的“版画基因”,进而由此更为深入的认识自己的特点。力求在学术思想上丰富和超越传统版画的审美形态和表现形式,努力平衡传统和创新的前提下大胆提倡通过对新材料新技艺的实践进而使学生努力发现内在自我。
第二工作室希望建立具有多向性思维能力,有独创意识的表达方式,进而融入到当代视觉造型表达的新领域。使学生能在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中去理解艺术本源和艺术价值的所在,在艺术实践中不断调整、更新,让学院教育和学生的创作活动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朗读者系列》 李荣明 21x29cm 铜版 2010
《磐石》 梁必成 160×85cm 照相铜版 2017
《话语》 杨蝉翼 120×80×70cm 丝网版画、紫外线灯 2018
《白夜游之三》 王霖 84×56cm 铜版画装置 2014
《蝇》 曹培伦 200×400cm 木刻 2006
第三工作室
教学方向:立足于西方传统版画研究和艺术史的发展规律,以木版和铜版为主要实践手段,通过完备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掌握坚实的版画本体语言和优秀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团队:李晓林(工作室主任、教授),王华祥(教授),孔亮(副教授),李军
第三工作室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语言维度,提升他们艺术创造力和社会洞察力为理念, 使学生具备纵向的“历史观”,横向的“世界观”和深度的“个人观”,能够成为有文化、有艺术素养、有精神追求的版画艺术家。“三十二刻”作为工作室的优秀课程,自王华祥教授创办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教学历史。该课程要求学生依据同一个形象做画面推演,在逻辑和直觉的作用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形式语言,它遵循了“形式就是创造”的现代主义价值观,让学生立足于艺术本体,最终实现语言的独立。
李劲弈的“三十二刻”
《从前有座山》 李文鹏 93x92cm 木刻 2017
《生》 吴慧 45×60cm 铜版 2018
第四工作室
教学方向:研究版画语言的当代性、表现形态和版画在当代文化语言中概念和媒介拓展的可能性。
教学团队:李帆(工作室主任、副教授),武宏(副教授)
第四工作室的具体课程有传统文化考察与转换、版种对比与认知,版画语言综合性表现、实验空间、自由创作等。例如通过版种对比,来启发了学生的版画思维,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发现艺术新的可能性。实验空间则重视培养学生对当代社会现实和本质敏锐的、准确的、适时的和凝练的视觉化概括。
工作室力图使学生对版画语言理解为最朴素的原理,利用版画系工作室的资源进行前期的实验,进而扩展版画的边界,使学生的观念在版画的体验过程中形成熟练的自我表达。
《为爱》 郭美仪 综合材料、装置 2016
《危险游戏》 张昱 45×60cm 铜版 2017
《周期-IV》李大同 综合材料
《妈妈,花开了》 丁宇娟 铜版
第五工作室
教学方向:以书籍作为艺术观念的表达媒介,使学生在这一课题的引导下探究书籍作为艺术载体的独特魅力。
教学团队:武将(工作室主任、副教授),康剑飞,谭坦,王烁
版画系第五工作室原名为插图工作室,在版画系的教学中具有特殊性,其他工作室大都和版种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插图却不限于此。先后曾有李桦、王琦、伍必端、孙滋溪、高荣生、陈晋容等先生执教。
以书籍装帧课为主,专业基础黑白课、基础色彩课、组线造型课等为辅的教学大纲。主要教学内容是插图艺术,其中包括专业基础课、版画课和创作课。经过几代老艺术家对课程的研究和对工作室的奉献,形成了以书籍装帧课为主,专业基础黑白课、基础色彩课、组线造型课等为辅的教学大纲。利用书籍的概念作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也就是说书籍页面的重复性、结构的系统性、单页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以及书籍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会成为学生艺术创作的灵感。实际上,我们面临的课题是以书籍为系统,重新探讨插图在当下时代的意义和作用。这次展览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第五工作室的“书妆”作品。
《华盖集——青年必读书》 柴鑫林 56×76cm 油印木刻 2015
《集之一》 陈曦 55×29cm 丝网版画插图 2008
《梦 · 十日》 李雨祗 31×27cm 手工纸、木刻版 2012
第六工作室
教学方向:媒体考古学
教学团队:冯梦波(版画系副主任、版画系第六工作室主任),刘丽萍(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画系第六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从今天以前的一切艺术形式和相关媒介都属于我们考古的范畴。具体而言,这个目标就是从传统出发,展望未来,研究艺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第六工作室的主要课程有连环画创作、音视频基础、录音和录像设备的操作、电子游戏简史、模型与沙盘、水彩画技法、美术史考古研究等,这些课程的设置着眼于已经和正在被遗忘的,艺术与非艺术边缘的,曾经属于或者暂时还不属于学院派艺术范围之内的,包括大众的、文化消费领域的各种内容、形式和工艺。“尽精微,致广大”,希望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思考和研究艺术的积极意义和无限可能性,进而培养独立思考、自学和协作的治学风气。
董伦玥《MANTA》 连环画
王天夫《命运》连环画
《失控的世界1》 刘香君 34×64cm 铜版 2018
《失控的世界2》 刘香君 34×64cm 铜版 2018
《梦语系列- 云烟图》 李百舸 38×54cm 木刻 2020
正在展出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陶文旅集团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学术主持:苏新平
艺术总监:吕品昌
策展人:王华祥 冯梦波
执行策展人:冯梦波 黄镇
展览统筹:黄镇 谭斌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21 年 3 月 26 日—2021 年 5 月 26 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