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链主眼中的新都建圈强链
区域
区域 > 正文

距第一次会议召开3个月后,3月24日成都市举行了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

本次会议强调,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核心在于发挥链主企业的聚合带动效应,推动重点产业降本增效和集聚提能。

当下,建圈强链已成为成都产业发展关键词。而新都区依托链主企业成飞,探索形成“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的建圈强链模式,构建起“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航空产业生态,已成为成都建圈强链的排头兵。

雨前顾问从新都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新都区正探索将“成飞模式”应用到网通领域,依托链主企业微网优联,共建年产值超百亿的网通产业园,打造中国网通产业第二极。

雨前顾问走访调研微网优联,探究一家链主企业对新都建圈强链的看法。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是一家对WiFi6技术进行深度研发的科技公司,也是新都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第一家深圳电子信息企业。2020年12月16日公司在新都区注册成立,开始建设智慧工厂。工厂投建3个月便开出上千万税务发票,并于2021年6月16日正式投产,实现6个月即投产、投产次月即上规的效率。2021年公司全年产值突破12亿,2022年Q1产值突破7亿。

微网优联2021年6月16日投产庆典

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雨前顾问,制造企业完成这一整套流程一般需要2年时间,而微网优联只用了6个月。速度如此之快,一方面在于刻在深圳企业骨子里的高效基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都区为公司提供了标准化厂房,后者直接拎包入住,免去了前期的建厂时间。

这并不是新都区为微网优联专开的“特事特办”制度,标准化厂房具有普适性,所有招引进来的入园企业均可享用。

实际上,定制标准厂房只是新都建圈强链的一个侧影,其背后是新都一整套建圈强链的系统性打法。

建圈强链的新都路径

自2021年12月10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后,成都围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创新药等20个重点产业的建圈强链工作全面展开。各个产业领域出现了一些典型案例,新都区在航空产业的做法尤为突出。

新都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雨前顾问,新都区与成飞的合作模式有些特别,成飞总部在青羊区,2018年与新都合作,但并未在新都拿地建厂,只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要打造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园项目。

战略合作可大可小,可虚可实,但新都区紧紧抓住成飞这家链主企业,在航空产业摸索出一套建圈强链的先进经验。

在顶层设计上,新都让成飞参与园区规划,制定入园激励机制,由成飞梳理重点企业招商清单,与政府协同招商,再由成飞“当考官”,对配套企业进行全方位考核,遴选出30%左右的优质企业入园,实现招商选资、优中选优。

在集群构建上,新都以成飞订单优先权吸引配套企业入园,由成飞对入园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输出优势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协同创新,并在园区内构建起“一小时”全链条配套圈,实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生态圈。

在环境优化上,新都为企业定制标准厂房,降低企业前期投入,并联合成飞搭建热表处理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产品交付中心、智能物料中心等共享平台,交由专业公司运营,让入园的配套企业以最低成本获得共享技术服务。

新都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雨前顾问,以前新都曾用土地手段招引企业,但这种方式容易产生用地风险,用标准厂房供给代替拿地建厂,一来可以让企业实现拎包入住,免去前期高成本、高周期的投入,二来企业可以力往一处使,把有限资金用在技术攻关、设备采购、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能力提升上。企业政府各司其职,双方都做各自最擅长的事,才能形成高效合作。

通过这种模式,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集聚了永峰科技、裕鸢航空等优势项目42个,吸引一大批行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落地,入园企业100%为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成长为上市公司,50%以上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配套对象也逐步由成飞向西飞、沈飞和商飞等拓展,产业集群越发壮大,产业能级越来越高。

如今在网通领域,新都区也正在探索实践这种模式,发挥本地链主企业头雁效应,聚集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造中国网通产业的第二极。而这个想法,正与从深圳回来的企业微网优联不谋而合。

网通领域的链主企业

2020年,微网优联的市场需求暴涨,急需新建工厂扩产,碍于深圳高昂的生产、人工、租金等成本,公司决定将新工厂迁到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的西部地区。

新都地处大成都范围,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保障高端人才和科研资源供给,周边九州、长虹、康特、天邑康和等老牌网通企业已形成不错的产业基础,微网优联最终锁定在此。但落地后的微网优联很快就发现成都网通产业的短板。

网通产业需求端在中国区域上呈两极分布的“哑铃”结构,一端是以华为、中兴、创维、共进、普联、迈腾、双翼为核心的广东(深圳),另一端则是以长虹、九州、天邑康和、康特为核心的四川(成都)。

相比深圳,成都网通产业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本地需求长期存在,但上游配套严重不足。成都本土企业配套率不到20%,且已有配套多是外壳、模具等初级材料,核心的天线、PCB、电容电阻等电子器件仍需从东部沿海城市采纳。而这部分路由器高价值环节的零部件,企业不得不从外地分散采购,不仅增加企业本身的运营成本,也不利于聚集形成网通产业集群。

网通供应链集中在东南沿海,西部更具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比东部房租低60%,电费低50%,物流低40%。

需求在内,供给在外的产业特征为产业集群化发展带来难度,可见链主企业要在成都网通产业里建圈强链并不容易。

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建设供应链,它必须是对产业链上下游有号召力的链主企业。所谓链主,就是那些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居核心或主导地位,能够掌控整个产业链中最有价值部分并拥有最终话语权的企业。

它既可能是整合能力强大的总装集成制造商,比如锂电产业里的宁德时代,也可能是所处产业环节集成度最高的制造商,比如面板行业的京东方,也可能是掌握营销网络体系和客户资源的分销商,比如快消品行业里的沃尔玛。

网通领域因涉及到的零部件又多又散,唯整机环节是高集成度环节,整机厂商的整合能力比一般企业要强,且接近消费市场,在品牌影响力和营销渠道上更有优势,因此在供应链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作为一家专注WiFi技术深度开发应用的智能制造整机企业,微网优联要推动完善网通产业供应链并非夜郎自大,它具备链主对配套企业的整合吸附能力。

三个方面助力新都建圈强链

立足链主企业的优势基础,微网优联从供应链建设、加强科研投入、持续技术改造三个方面助力新都网通产业建圈强链。

一是在供应链建设上,着力培育本土供应商,重点引入外部关键配套企业。首先,“从0到1”进行本土供应链的培育和建设。新都智慧工厂从签约到投产的这6个月里,微网优联一边进行工厂的内部建设,一边在成都及周边搜寻供应商,已和适配器、包材、壳料等本土7家供应商达成合作,还有十余家供应商也在陆续审厂中。

其次,微网优联逐步带动吸引一批深圳、东莞、惠州等东南沿海地区重要元器件厂商落地新都,推动供应链协同,实现就近配套。目前,已有近十家企业表明要赴新都建厂,其中4家企业已在新都区注册。

微网优联智能制造工厂实景:自动贴片机

二是在科研投入上,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力度,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首先,在人才培养上,微网优联在来蓉一年的时间里,在成都迅速组建起了百余人的研发团队,这些员工均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985、211高校,有的则是从深圳“人才回流”的高级工程师,多来自TP-LINK、华为等行业头部企业,在网通领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基础。一群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公司科研与技术研发提供着坚实支撑。

微网优联智能制造工厂实景:SMT全自动化车间

其次,推进校企科研合作,突破“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微网优联与本地高校探索“企业命题,高校答卷”深度合作模式,联合电子科技大学设立“微网优联—电子科技大学 新一代全光网络(AON)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对产业链核心元器件的国产替代进行逆向开发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验室主要聚焦智能天线、FTTR、Wifi6射频前端芯片等方向开展技术研究,其中高性能Wifi6射频前端芯片的研发项目已成功申报了2022年四川省科技厅技术攻关类项目。

“微网优联—电子科技大学 新一代全光网络(AON)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牌匾

利用新都本地资源,公司同时和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达成了产学研合作,围绕产品端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内容包含企业与新都的文化元素)、5G工业互联网用户体验设计、企业生产线非标产品工艺梳理等方面进行深化合作。

截止目前,微网优联与高校合作已输出发明专利30余个、实用新型专利20余个,其中“小型化多波束可重构天线及平面相控阵列天线”和“一种双频Wifi天线”两项专利已初审合格。

三是在技术改造上,加大内部技术改造力度,联动产业链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升级。为了发挥链主企业对配套供应商的创新引领作用,微网优联不断对生产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新都智慧工厂采用行业顶尖的自动化机器,实施产线自动化升级,针对产品研发制定产线方案,让各个环节目标一致相互协调形成有机整体,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单台成本,实现产能最大化。近期,公司传统柔性的以人工为主的组测包产线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加入自动螺丝机、自动化包装环节,将生产线人力节省了一半。

微网优联智能制造工厂实景:自动螺丝机

此外,微网优联还联合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打造成都首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了如5G专网覆盖、生产设备AR远程运维、产线备料AGV智能应用、5G国际专线及云桌面等智慧化应用,将整条产线乃至机器设备连接,实现整体制造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在5G技术支撑下,信息化效率进一步优化完善,使得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加可控和可预测。

不仅加大公司内部技术改造迭代,微网优联还联合产业链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升级,推动需求端在研发标准化上进行战略合作,促进以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化”发展。落地成都后,微网优联便主动拓展本地市场,谋求合作,陆续与九州、长虹、康特、天邑康和等本土老牌企业形成联盟,将研发标准化、元器件品类统一化、采购集中化,使本土网通企业相互协同生产,降低采购成本,加快区域“一小时”经济圈形成,补齐成都网通产业供应短板,促进网通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微网优联智能制造工厂实景:WiFi自动测试工序

建圈强链的下一步

下一步,微网优联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和示范作用,吸引东南沿海地区的配套供应链企业入驻新都,突破物理隔阂,与上下游供应企业形成邻里关系,最大限度地构建网通产业全链条“一小时”经济圈。

在新都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微网优联Wi-Fi6生产研发总部基地项目二期已正式启动,计划于公司成立两周年之际即2022年12月16日建成投产。项目总占地面积146亩,共分为科研创新区和生产制造作业区,包含微网科研大楼、工字形核心厂房、配套供应链厂房及宿舍生活区四个区域,设计规划日产能最高可达30万台,年产能1亿台,年产值可破百亿。

区域规划中的配套供应链厂房有3栋,每栋5层高,建筑面积约5.0万㎡,一层上万平米可分可合,2-5层分栋或分层使用,这套高灵活性厂房则是专门留给东南沿海地区的供应链企业使用。在满足上下游供应链定制化需求的同时,微网优联将“in-house”理念融入到产业园区,做到JIT准时制生产方式,实现材料零库存,企业无成本压力。供应链企业的物理空间缩短,生产信息打通,成功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圈。

如今,作为链主企业的微网优联影响力持续提升,制造实力和产品品质不断受到行业认可。在新都工厂投产不足1年的时间里,公司已通过联想、天邑康和、中兴、360、中移物联、大华乐橙、巴西Multilaser、巴西Intelbras等海内外客户的审厂,2022年第一季度在手订单金额已达15亿。

在航空领域,新都依托链主企业成飞,仅用4年时间便打造出完善的航空产业生态,形成航空产业的高能级集群发展。无独有偶,在网通领域新都依托链主企业微网优联,吸引上下游企业集群成链,抱团发展,助力新都网通产业建圈强链。

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网通产业生态圈,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西部加速形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